成长绝不是年龄的变老,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长大成人,成长一定伴随着内心的痛苦和煎熬,经历过无助和困难、挫折之后内心的从容和淡定。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走的很轻松,很顺利,那么即使他的生理年龄再长,他的心理一定是不成熟的。只是长大成人了,实际上心智是没有成长起来。
这些年我一直在比较和观察身边的小孩子,我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现在的小孩和我小时候的小孩相比心理幼稚很多(我是80后)。记得我们上小学一年级那会儿,感觉五年级的学哥学姐们已经是大人了,我的直观感受是他们的身高很高,说话行事已很有大人的风范。而现在高中阶段的孩子给人的总体感觉还是很“孩子气”,明显缺少成年人身上的那种责任意识,做事仍然要依靠大人。
我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是什么导致现在的小孩缺少了“成熟”呢?我认为原因大致归为社会和家庭双重因素。80年代的中国物质条件还很落后,农村的大部分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物质上缺乏,精神上就更贫乏了。那会儿还没电视,人们的精神享受除了传统的节日之外,无疑是社里派人人到村里放电影了,整个村子“万人空巷”,平日空旷的打谷场顿时“人山人海”。可能正是由于物质和精神的贫乏,却让人与人之间多了更多的交织,左邻右舍、村头村尾见面寒暄是照例,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赵田孙李、东村西村的谈天说地,人与人之间多了坦诚和信任。城市里的条件比农村要好一些,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肯定是常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也是真诚的。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长期的耳目之所及、所触,对他们的心智和为人处事影响是深远的。
展开剩余44%相形之下,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现在的社会人与人缺少了情感的真诚交流,缺失了亲情、友情的亲属间真诚纽带,一切更多的代之以利益的交互和利用(相比较而言),这样单极的利用关系只能增加一个人的自私和冷漠,肯定不利于一个人心智的健全和好的品质的养成。
家庭方面,婚姻观念和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一辈(包括父母辈的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很强,实质上体现的家庭内部家庭成员的家庭集体意识较强,家庭成员关系稳定,这样的氛围也利于小孩家庭责任的培养。其次,以前社会没有现在这样炽热的商业化和利益化,小孩子也没有现在一味的单一的近似变态的追求高分数的教育现象,学习只是每个小孩成长的一部分,小孩有更多的时间,更自由的空间去玩耍,每个阶段的成长的需求都相对正常满足,他们是正常长大了的,因此心理和生理是健全的。最后,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模式很是影响小孩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家庭基本沿袭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社会的模式,男人成为“家里的掌柜的”仍然是家庭的权威(至少在众人面上是家里管事的),我个人认为这种传统的家庭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另外,手机对家庭成员关系的转变有直接的负面作用。
陇塬 2025.7.12
发布于:云南省点搭网配资-点搭网配资官网-股票配资开户多少钱-最好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