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邓浩、龚云翔、田江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祀舞蹈,凝结着农耕文明的智慧。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的国家级传承人彭承金五十余年来坚守传承,既在田间带徒以插秧、推磨等农活领悟舞蹈精髓,又于高校开课让青年学子接力传承。他改良器具、创新教学,让古老舞蹈在实践与课堂中焕发新生,绽放民族艺术的时代光彩。
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内,村民们正在跳土家摆手舞
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内,村民们正在跳土家摆手舞
摆手舞里的每一个动作,都源自农村的生产生活。“是一个非常有力量,非常接地气的民族民间舞蹈。” 彭承金如是说道。他对摆手舞的传承情怀,源于少年时期的一段特殊经历。上世纪九十年代,十几岁便在外打工的他,在广州街头看到粤剧表演,深受震撼。当得知那是广东人自己改编的舞蹈时,他猛然意识到家乡的摆手舞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当时我一愣,我说我不打工了,我一定要马上回去,我要搞摆手舞。” 此后,他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教会了三四百人跳摆手舞。
彭承金带领村民一起跳土家摆手舞
多年来,彭承金满怀热忱,不懈努力,组建团队带领舞者奔赴世界各地。他曾多次受邀前往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演出。回忆起2011年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演出,他仍难掩激动:“那时候我只记得我只想把它跳好,他们(当地人)竖大拇指称赞我们。一想到跳摆手舞要从全国走向世界了,那个心情无比激动,那几天都吃不下饭,就想把摆手舞跳好,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土家摆手舞。”
正在教学土家摆手舞的彭承金
在传承过程中,彭承金从未停止创新与推广。他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与表演需求改良动作编排,形成了刚柔并济、兼具叙事性与观赏性的独特表演风格。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牵头组织村民年均开展数百场摆手舞演出,让这项古老艺术成为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我那几年带三十几个人的团队,每一个人一年可以收入到7万多块钱。” 彭承金说,这不仅激活了本土文化活力,更带动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彭承金带着徒弟们插秧
为了让徒弟们真正领略摆手舞的精髓和灵魂,彭承金带着他们一起挑水、砍柴、推磨、插秧。“你能推磨,跳摆手舞里的推磨动作,就是这样的。你实践了再学摆手舞动作就越快,就越学得更精准。” 他认为,只有在农活中领悟,才能掌握舞蹈的真谛。
2008年,摆手舞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随着越来越多人了解并喜欢上摆手舞,彭承金主动走进各地校园,在高校开课,以舞台表演结合现场授课的方式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摆手舞的魅力。“最重要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还要有人才才行。我们要想尽办法将年轻人集中起来、吸引回来,从小就灌输他们。” 彭承金说,他希望青年学子能接力传承,让古老舞蹈在课堂中延续生命力。
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的喳西泰文化广场,市民们围着篝火跳土家族摆手舞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学生郑州洋表示:“我最佩服彭老师的,就是哪里都可以成为他的课堂,他的摆手舞已经超越了舞蹈,无处不在,但又时刻精彩。”
彭承金用五十余年的坚守,让土家族摆手舞在实践与课堂中不断传承发展,让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在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点搭网配资-点搭网配资官网-股票配资开户多少钱-最好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