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作为一种中西医结合的特色疗法,在疼痛性疾病、软组织损伤等病症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导致医疗事故。以下从多维度对针刀治疗事故进行剖析:
解剖学知识欠缺:人体解剖结构复杂精细,不同个体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若术者对局部解剖结构掌握不精准,如颈部、腰部等部位血管、神经、肌肉的走行和毗邻关系不熟悉,在针刀操作时就容易误判进针位置和方向。例如,在颈部进行针刀治疗时,椎动脉、颈神经根等重要结构分布密集,若术者对这些解剖知识掌握不足,进针过深或方向错误,极有可能损伤椎动脉,导致脑部供血异常,引发头晕、呕吐,甚至脑梗死等严重后果;在腰部治疗时,若不了解脊髓、神经根的位置,针刀误入椎管,可能损伤脊髓,造成截瘫。
诊断失误: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如果在针刀治疗前误诊,将不适合针刀治疗的疾病(如脊柱肿瘤、结核等)误诊为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等而盲目进行针刀治疗,不仅无法缓解症状,还会延误病情,使病情恶化。例如,将脊柱肿瘤引起的疼痛误诊为腰肌劳损进行针刀治疗,可能导致肿瘤扩散、出血等严重后果;漏诊重要的基础疾病或病情,如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糖尿病等,会增加治疗风险。若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针刀治疗后可能出现出血不止,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组织,影响肢体功能;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能力差,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一旦发生,控制难度大,可引发严重的全身感染。
操作技术不规范:针刀治疗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进针的角度、深度、力度以及操作的顺序等都需要严格把控。进针角度不当,可能无法准确到达病变部位,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损伤周围正常组织;进针深度过深,如在胸部附近进行针刀治疗时,进针过深可能刺破胸膜,导致气胸;操作过程中用力过猛,进行组织剥离时强行操作,容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断裂或撕裂,如在肩周炎治疗中,粗暴地松解肩部粘连组织,可能导致肩袖损伤。
无菌操作不严格:针刀治疗属于有创操作,若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极易引发感染。手术室环境不符合无菌要求,如空气、物表消毒不彻底;针刀器械灭菌不规范,存在细菌残留;术者操作时违反无菌原则,如未戴无菌手套、未铺无菌巾等,都可能使细菌侵入人体,引起局部感染,表现为治疗部位红肿、疼痛、发热,严重时可发展为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危及患者生命。
术后观察与处理不当:针刀治疗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若术后观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如出血、感染的早期表现等,可能导致病情延误,使并发症加重。对出现的并发症处理措施不当,如对于术后出血,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对于感染,未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难度。
沟通与告知不到位:在针刀治疗前,医生应向患者充分告知治疗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等信息,让患者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若医生未履行告知义务,患者对治疗风险一无所知,在出现并发症时,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同时,术后也应向患者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如休息、饮食、康复锻炼等方面的要求,若患者未得到正确的指导,可能因不当的行为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设备与器械问题:针刀器械的质量和性能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若使用的针刀器械质量不合格,如刀刃不锋利、材质不过关,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组织切割不顺畅,增加组织损伤的风险;器械的消毒和维护不当,如未按照规定进行灭菌处理,或器械存在损坏未及时发现和修复,也会增加感染和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
针刀治疗意外案例分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肱二头肌断裂案例基本情况
:患者李 **,男,58 岁,右肩部间歇疼痛 3 年伴活动受限 3 天,未曾系统诊治,未行颈椎及肩部拍片。治疗过程
:2016 年 7 月 12 日就诊于当地卫生院,医师未做相关辅助检查,拟诊为肩周炎,在右肩肩峰下滑囊、肱骨大结节、冈上肌、结节间沟等处行局部封闭及小针刀治疗,封闭液中含曲安奈德,治疗后肩部疼痛缓解,关节活动改善。3 个月后病情加重,再次行小针刀治疗,部位基本同上,未配合封闭治疗。事故结果
:治疗后次日肩部肿痛加重,右肘关节屈曲受限。经肩关节彩超及核磁检查提示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断裂,患者遂提出此事件为医疗事故,医调委判定医方承担主要责任。原因分析
:仅凭经验诊断,未行相关检查;病史追问不清,不知是否有局部反复多次激素封闭治疗史;术后未交待相关注意事项,导致患者剧烈负重运动。02
腹腔及腰大肌感染案例基本情况
:患者尚某,男,72 岁,腰部疼痛一周,既往有糖尿病史 15 年。治疗过程
:2016 年 2 月 15 日就诊于一私人诊所,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在右侧第三腰椎横突处进行水针刀治疗,5 天后再次在原部位治疗。第二次治疗后患者局部红肿疼痛,伴低热,诊所医生予头孢唑啉抗炎对症治疗。事故结果
:三天后病情无改善,前往当地市医院住院治疗,腰椎核磁提示右侧腰大肌脓肿,腹部 CT 示腹腔脓肿,继而出现高热、休克、低蛋白血症、多脏器衰竭。后经多次大手术才转危为安,患者要求赔偿相关费用五十万,判定为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原因分析
:患者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是否稳定未明确;水针刀注射药物时未严格无菌操作;术者可能未经过规范培训。03
针刀术后臀大肌出血案例基本情况
:患者李某某,女,65 岁,间断腰痛 5 年。治疗过程
:前往一二级医院就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腰椎关节突关节及臀部行小针刀松解治疗 2 次。第二次治疗后患者臀部疼痛明显,术者告知为局部肌肉紧张,休息及热敷可缓解,第二日患者出院。事故结果
:患者右臀部及右下肢膝关节以上肿胀青紫,疼痛改善不明显,行走时加重,大腿外展外旋不能,行臀大肌彩超示臀大肌止点处水肿,伴液性暗区。院方未采取相应措施,患者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要求赔偿相关费用 1.5 万元,医调委判定院方承担一定责任。原因分析
:知情同意书中针刀相关风险不完善,未交待出血风险;出现问题后未积极应对。04
颈部针刀治疗致脊髓损伤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赵先生,56 岁,因长期颈部疼痛、僵硬,伴有上肢麻木,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既往无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治疗过程
:赵先生前往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就诊,该机构的医生建议采用针刀治疗。在未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如颈椎的详细影像学检查(仅参考了一张陈旧的 X 光片),且未充分告知患者手术风险的情况下,医生在颈椎的多个节段进行了针刀松解术。手术过程中,医生感觉进针阻力较大,但仍继续操作。事故结果
:术后赵先生立即出现了双下肢无力、感觉减退的症状,且症状逐渐加重。紧急进行颈椎 MRI 检查后发现,脊髓受到了损伤。随后患者被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双下肢的功能仍未完全恢复,遗留了部分肢体残疾,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原因分析
:一是医生对颈椎解剖结构掌握不精准,在进针过程中未能避开脊髓等重要结构;二是术前评估不充分,没有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了解颈椎的具体病变情况和脊髓的位置关系;三是在遇到进针阻力较大等异常情况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盲目继续操作。05
腰部针刀治疗引发大出血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孙女士,42 岁,因腰部疼痛诊断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轻度的血小板减少病史,但未在就诊时详细告知医生。治疗过程
:孙女士在当地的一家诊所接受腰部针刀治疗。医生在第三腰椎横突附近进行了针刀松解,操作过程中未仔细观察针孔的出血情况。治疗结束后,患者感觉腰部疼痛加剧,且逐渐出现了腰部肿胀。事故结果
:几个小时后,患者腰部肿胀明显,疼痛难忍,且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症状。紧急送往医院后,经检查发现腰部肌肉内有大量出血,由于患者本身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较差,出血难以控制。经过输血、止血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才逐渐稳定,但腰部肌肉组织因长时间受压和出血,部分出现了坏死,后续需要进行多次手术修复和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原因分析
:医生在术前未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未能了解到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对出血风险估计不足;术中操作时没有及时发现针孔的异常出血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术后观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腰部的肿胀和出血情况并进行处理。06
肩部针刀治疗导致气胸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李先生,38 岁,因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诊断为肩周炎。身体状况良好,无肺部疾病史。治疗过程
:李先生在一家基层医院接受肩部针刀治疗。医生在对肩部的冈上肌、冈下肌等部位进行针刀松解时,进针角度和深度控制不当。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的症状。事故结果
:医生立即停止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患者右侧胸部呼吸音减弱,紧急进行胸部 X 光检查后确诊为气胸。随后患者被转至胸外科进行闭式引流等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气胸逐渐吸收,但患者在恢复期间仍感到胸部不适,且对再次接受类似治疗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原因分析
:医生对肩部与胸部的解剖关系认识不足,在肩部进行针刀治疗时,进针过深,刺破了胸膜,导致空气进入胸腔形成气胸;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进针角度和深度进行操作,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缺乏足够的警惕性。07
臀部针刀治疗损伤坐骨神经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周女士,50 岁,因臀部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治疗过程
:周女士在一家康复机构接受臀部针刀治疗。医生在对梨状肌进行针刀松解时,没有准确找到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位置关系,在操作过程中,患者突然感到下肢剧烈的电击样疼痛,随后下肢出现麻木、无力的症状。事故结果
:术后患者的下肢麻木、无力症状持续不缓解,经肌电图检查显示坐骨神经损伤。经过长时间的营养神经、康复理疗等治疗,患者的下肢功能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遗留了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如下肢肌肉轻度萎缩,行走时略有跛行。原因分析
:医生对臀部的神经解剖结构不够熟悉,在进行针刀治疗时,未能准确避开坐骨神经;操作过程中缺乏对神经损伤的警惕性,没有及时发现并停止可能损伤神经的操作。08
针刀治疗膝关节损伤导致化脓性关节炎
· 经过:患者因运动后左膝关节不适,到某骨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左膝半膜肌损伤,接受小针刀治疗。治疗后,患者出现左膝关节胀痛伴活动受限,随后被诊断为左膝化脓性关节炎、左胫骨骨髓炎。
· 原因:医院在小针刀治疗时病史记录不全,违反诊疗常规,操作不规范,导致术后感染。
· 结果:法院认定该事件构成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医院承担70%的责任
09
针刀治疗颈椎病致高位截瘫
· 经过:患者因颈、腰背部及髋关节疼痛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接受针刀治疗。术后患者出现颈部剧痛,躯干、四肢运动感觉障碍,最终被诊断为急性硬脊膜外血肿,脊髓横贯性损伤。
· 原因:针刀治疗过程中可能损伤了椎管内血管,导致出血,压迫脊髓。
· 结果:患者最终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
10
腱鞘断裂患者情况:患者罗某,女,53 岁,因左手大拇指第二指关节活动时疼痛、活动受限就诊,确诊为腱鞘粘连。
治疗过程:在县某医院进行小针刀手术治疗。
事故结果:手术之后,疼痛症状未消失,且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到某市医院就诊确诊为左手大拇指第二指关节腱鞘断裂致关节活动功能丧失,虽进行了腱鞘复通术,但关节活动仍然受限,影响左手功能。
原因分析:医院承认医务人员的手术存在缺陷,小针刀手术失误是导致腱鞘断裂的直接原因。
11
胫神经损伤患者情况:患者有踝关节扭伤后遗症 2 年,局部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
治疗过程:诊断为踝关节扭伤后滑囊炎,进行针刀通透剥离。
事故结果:在内踝下缘通透时损伤胫神经踝关节支,术后出现足底麻木刺痛,经肌电图检查确诊为胫神经损伤。
原因分析:术者对局部解剖结构掌握不准确,操作时损伤了胫神经。
12
女子小针刀治疗致左脚成 “鹰爪”患者情况:43 岁的胡女士左小腿疼痛难忍。
治疗过程:在家附近的小诊所就诊,诊所医生建议进行小针刀治疗,做了两次。
事故结果:胡女士发现自己左脚不能内翻,几个月后,左脚逐渐变成了 “鹰爪”,脚趾无法伸直,一走路就会趾尖着地,走路一瘸一拐,疼痛难忍。经某市第四医院诊断为胫神经损伤,虽施行了矫正畸形的脚趾手术,左脚外形恢复正常,疼痛缓解,但损伤的神经已经无法再恢复,仍有轻微跛行。
13
针刀损伤神经致足下垂患者情况:患者钱某,男,38 岁,因右下肢疼痛麻木,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到一家康复机构进行针刀治疗。
治疗过程:康复机构的治疗师为其进行针刀松解治疗。
事故结果:治疗后,患者右下肢出现无力,足背伸功能障碍,出现足下垂。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是针刀操作损伤了坐骨神经分支。虽然后续进行了康复治疗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但患者的足下垂症状仍未完全恢复,对其行走功能造成了长期影响。
14
针刀损伤血管致局部血肿患者情况:患者崔某,女,35 岁,因肩部疼痛到某康复机构诊断为肩周炎,接受针刀治疗。
治疗过程:康复机构治疗师进行针刀松解。
事故结果:治疗后肩部迅速肿胀、疼痛加剧,皮肤出现青紫。经检查是针刀损伤了肩部血管,形成局部血肿。患者需要进行局部冷敷、加压包扎等处理,血肿吸收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期间肩部活动受限。
15
针刀治疗损伤脊髓致肢体麻木无力患者情况:患者许某,男,50 岁,因颈椎不适伴上肢疼痛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颈椎病,接受针刀治疗。
治疗过程:医生在颈部进行针刀操作。
事故结果:治疗后患者出现颈部疼痛加重,且逐渐出现上肢麻木、无力,下肢行走不稳等症状。经磁共振检查发现,针刀操作可能损伤了脊髓。虽然后续进行了营养神经、康复理疗等治疗,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缓慢,对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
16
针刀治疗引发过敏性休克患者情况:患者韩某,女,26 岁,因腰部肌肉劳损到某诊所进行针刀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治疗过程:在针刀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局部麻醉药物及一些辅助药物。
事故结果:治疗后不久,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经过紧急抢救,患者才脱离危险,但此次事故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极大创伤。
通过对针刀治疗意外的多维度剖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针刀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针刀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虽然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严格把控操作规范和适应证。
从临床实践来看,针刀治疗意外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操作技术不熟练、解剖层次不清、针具检查不仔细以及治疗部位的复杂性等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此外,针刀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疾病本身的性质,如炎症渗出可能导致针眼不愈合,甚至形成窦道。
在临床操作中,针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赖于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经验。医生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包括影像学、解剖学和疾病诊断能力,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同时,针刀治疗的适应证选择也至关重要,不能将针刀疗法视为万能手段,必须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后再进行治疗。
此外,针刀治疗的联合应用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例如,针刀联合针灸、穴位埋线或中药治疗在某些疾病中表现出更好的疗效。这种综合治疗模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降低了单一针刀治疗的风险。
综上所述,针刀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但也需谨慎对待其潜在风险。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专业培训以及合理选择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针刀治疗意外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搭网配资-点搭网配资官网-股票配资开户多少钱-最好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